再谈“止戈为武”一说之荒谬
丛林浪子/文
“‘戈’不是单指一柄长矛,古代打仗用矛,所以矛也是泛指战争”这个观点我和一些朋友并不冲突。
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,中华民族的许多字和词的原意逐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赋予新含义,就如“兵”字,可是当兵的人,可以是战器,也可以是用兵、是战争;同样,我们现在常说的“胡说”一词,原意则相当于现在的“外语” (因为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被叫做胡人,他们的语言被中原称为‘胡说’),而不是现在的“说话不符合实际”。
所以这个武字的含义也就比较广泛了。举戈为“武”,用武力去战斗,应该是“武”字最原始的含义,而后面的许多含义应是在历史发展中被人们逐步赋予的。
我认为最荒诞就是所谓“止戈为武”了。
做为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,往往把“止戈”当成了一个目标,而“武”则是达到这个目的最主要手段,一个最主要的能力,武能够“止戈”,但“止戈”的却不是“武”。
“武”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,武力越强“止戈”的作用也就越好,也就是说杀伤越大,才够越好的“止戈”,这个‘武’字应是一种强烈的杀伤力,用于国家则是强大的军队和良好装备,用于人则是超强的搏杀技能也就是真武术。
所以,“止戈”是爱好和平和中华民族一个美好的意愿,这里的‘戈’字正如司马兄所言,并不单指一柄长矛或什么单独的武器了。
“止戈为武”是痴人说梦。以强大的武力让战争狂人不敢动手,这才是武。以高深的搏杀术(真武术)让歹徒望而生畏这才是武。这不叫“止戈为武”应叫做:“用武止戈”或“以武止戈”。
这只是“武”掌握在正义手中所产生的后果的一种,说“止戈”放下武器那是投降。“止戈为武”是对“武”字最大的曲解。
不论动武也罢,用武也罢,练武也罢,武功也罢都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“止戈”这个目的,但是“止戈”并非“武”的唯一目标。歹徒使用暴力抢劫,使用了武力,日本鬼子到中国来杀人使用了武力,那叫“止戈为武”?无耻的笑话!这时的“武”非但不能做到所谓“止戈”,反倒是邪恶的帮凶。
就算是用战争阻止战争,也是在用武力而不是费除武力,那不是“止戈”而是“举戈”。就算是和平时期,“文事必有武备”也是因为你有了强大的武备,而但对方不敢动武,请问这个“武”是让“举起长戈”,还是放下武器呢?
明白的很,“止戈为武”是对“武”字的最大的不理解,同样是对“武”字最大的侮辱,但“用武止戈”或“以武止戈”那还是有道理的,但是也不是“武”的全部内涵,只是“武”能达到的目标的目标之一!
写于2008年8月24日
|